企业微信如何将私域流量利用到极致?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微信的气质已经和钉钉有了本质上的区分。由于企业微信的超然地位,市场对企业微信能否进一步开放私域流量运营能力有着超常的热情—即使在企业微信不温不火的前两年,许多企业仍对企业微信饱含期待。
对于苦苦经营私域流量的企业来说,如何在满足微信生态合规性的前提下运营好沉淀在微信号上的好友是个难题:一对一私聊的成本高,群发和在社群中群推侵入性太强且转化效率低,个人号没有办法完成资产化和资本化。微信其实并不鼓励个人号在社群及朋友圈场景进行工具性的商业化。有业内人士表示,微信在私域流量的商业化策略上鼓励发展基于会员制、订阅制和顾问制的好友关系,从而将原本被微信定义为“骚扰”的侵入式信息“合规化”。
例如,基于会员制,企业会在与会员订立的会员服务中约定一些周期性互动,在这一约定下发出的信息就不会被微信视为骚扰型消息;基于订阅制,用户主动甚至是付费订阅其推送,则信息必然不是骚扰信息;基于顾问制,用户需要在可信任的基础上获得相关学科或行业的顾问知识,这也是一种不会被视为骚扰的约定关系。
个人微信号沉淀的不仅仅是用户资产,企业要关注的也不仅仅是员工离职带来的用户资产流失问题。事实上,用户资产的归属问题可以用内部机制来解决,但更要关注的是好友关系的资产化问题。除了有多少好友外,好友是否精准垂直和好友商业转化率等或许都会被纳入估值的衡量指标。和个人号相比,企业微信更为自动化的标签机制和组织能力可以更好地管理好友关系,从而提升用户资产估值。
据了解,为了给企业最大限度的自理权,将在下个版本提高群人数上限的外部群所有权将归于企业,“用户资产”一词终于显得名副其实。事实上,仅从好友上限来看,企业微信也有比个人号更适合海量运营的基础。目前,微信个人号好友上限为5040人,企业运营10万好友需要20个加满好友的微信号,运营成本提高20倍之外,还要承担不小心触雷随时损失5040用户的风险。作为对比,单个企业微信的员工号目前好友上限为五万人,单个企业的员工数量不受限制,企业可以在一个管理系统内成百上千万地积累好友,一次运营全部触达,本质上提升了流量利用的效率。
随着3.0版本的发布,企业微信通过与微信互通升级,让企业能够在存量时代直接触达消费者。可以说,企业微信与微信互通的能力提升,让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连接被强化,线下流量线上化,客户关系长久化,服务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具备最好的C端产品研发基因与技术,又面向企业级用户,企业微信与微信的互通,才真正发挥了B端、C端的双向优势。
与微信互通升级,流量只是天然优势。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黄铁鸣表示,企业微信与微信互联升级,是源自于企业级客户和消费者的双向需求。在硝烟渐起的协同办公领域,直接与11亿微信用户相连,已经给了企业上企业微信的最好理由,特别是那些需要对客户进行二次触达的行业。但从企业微信做产品的角度出发,“流量加持”更像是走出这一步后带来的天然优势,而非初心。